白沙屯舊名為「白沙墩」,由於海岸線上東北季風帶來大量風沙,堆積雪白的新月型沙丘,因而得名「白沙屯」。拱天宮為地方信仰中心,於清代由村民倡議集資創建,拱天宮每年初春以徒步方式往北港朝天宮進香,此傳統已經有超過一百五十年以上的歷史,2010年白沙屯媽祖進香文化正式被文建會列為無形文化資產保護。
2014年白沙屯拱天宮天上聖母往北港徒步進香於3月21日星期五4點00分(農曆2月21日,寅時)出發。這次是第一次參加媽祖進香,以前每年看到新聞媒體報導媽祖出行的盛況,總是很想跟著嘗試體驗,今年總算在事前就看到消息,因為在星期五出發,盤算了一下,只須要請一天的假就可以跟著走三天,於是和朋友相約同行。3月20日那天就背著隨身行李進辦公室上班,下班後就到火車站搭區間車直奔白沙屯,因為趕時間,一時忘記白沙屯車站無法刷悠遊卡,出站時只好再排隊補票,反而耽誤了一些時間。朋友中午就先到了拱天宮,我們很幸運的有在香客大樓佔到兩個休息的床位,朋友到白沙屯火車站帶我時,風很大,有點涼,走到靠近拱天宮時,已經出現人群,有信眾提供紀念品或是餐飲和大家結緣,為了趕車還未用餐的我,還沒開始徒步進香,就已經感受的信眾的熱情,靠著信眾提供的餐飲填飽了肚子。
在香客大樓的大通鋪房,裏面擠滿了休息的香客,因為4點要出發,聽旁邊的香客說大家最慢3點多就要離開香客大樓,有些資深的香丁腳也會分享她們跟阿婆的隨香經驗(阿婆是白沙屯媽祖的暱稱,跟隨徒步進香的信徒香客稱為香丁腳),因為一直有鞭炮聲,加上不時有人進出,所以也只是閉上眼躺平休息,並未真的入眠。還不到3點,陸續已有人先離開,後來才知道,我們在休息時,錯過了山邊媽。接近出發時,拱天宮周邊已經人山人海,完全無法靠近門口,我們只好先繞到前面的街道等媽祖到來。
2014年白沙屯拱天宮天上聖母往北港徒步進香於3月21日星期五4點00分(農曆2月21日,寅時)出發。這次是第一次參加媽祖進香,以前每年看到新聞媒體報導媽祖出行的盛況,總是很想跟著嘗試體驗,今年總算在事前就看到消息,因為在星期五出發,盤算了一下,只須要請一天的假就可以跟著走三天,於是和朋友相約同行。3月20日那天就背著隨身行李進辦公室上班,下班後就到火車站搭區間車直奔白沙屯,因為趕時間,一時忘記白沙屯車站無法刷悠遊卡,出站時只好再排隊補票,反而耽誤了一些時間。朋友中午就先到了拱天宮,我們很幸運的有在香客大樓佔到兩個休息的床位,朋友到白沙屯火車站帶我時,風很大,有點涼,走到靠近拱天宮時,已經出現人群,有信眾提供紀念品或是餐飲和大家結緣,為了趕車還未用餐的我,還沒開始徒步進香,就已經感受的信眾的熱情,靠著信眾提供的餐飲填飽了肚子。
在香客大樓的大通鋪房,裏面擠滿了休息的香客,因為4點要出發,聽旁邊的香客說大家最慢3點多就要離開香客大樓,有些資深的香丁腳也會分享她們跟阿婆的隨香經驗(阿婆是白沙屯媽祖的暱稱,跟隨徒步進香的信徒香客稱為香丁腳),因為一直有鞭炮聲,加上不時有人進出,所以也只是閉上眼躺平休息,並未真的入眠。還不到3點,陸續已有人先離開,後來才知道,我們在休息時,錯過了山邊媽。接近出發時,拱天宮周邊已經人山人海,完全無法靠近門口,我們只好先繞到前面的街道等媽祖到來。
鞭炮聲震天價響,鞭炮灰飛散在空中,飄在隨行的香客身上,隨著相同的場景不斷上演,後來已經越來越習慣密集的鞭炮聲,有時看見地上驚人的鞭炮陣還會特地停下來看放炮。
這是第1個休息點,媽祖在此停留,我們在這邊吃了信眾提供的鹹蛋糕餐盒補充體力。
因為不熟悉進香沿途可能會經過的鄉鎮區域,後續的隨香行程,其實常常搞不清楚自己到了哪裏,很多地方,很多街道,跟我日常的人生軌跡毫不相關,也不是熱門觀光旅遊景點,因為第一次當香丁腳隨媽祖進香而第一次到達一些甚至不曾路過的地方,如果不是跟著阿婆走,我這輩子跟這些地方大概很難會有交集,雖然有時搞不清楚身在何處,但還是盡可能幫自己留下相片記錄所發生的這些美麗的相遇。
跟著阿婆走在台61線的濱海快速道路,難得有機會走路走上快速道路。
出發時天還未亮,只覺得人很多,但搞不清楚多到何種程度,在快速道路上回頭張望,真是驚人的多,照片上還只是人潮其中的一段。
第一天行程的夕陽,真的不知道這時是走到哪裏
相機碰巧出了狀況,後來大多用手機照相,因為常常搞不清楚行經何地,僅能就印象所及簡略說明,挑一些照片看看。
鞭炮地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